艺术新闻
联系方式
精英艺术网-北京今史艺术学研究院
电话:18611192567
网址:www.bxsd.org
地址:北京海淀区光耀东方广场S座
详情
【专访】林海容:绘画肖像的单纯与专注
发布:2014/11/19 点击:2924
艺术家林海容
近日,林海容个展《美像》在上海龙门雅集开幕。几张40x50cm的小尺幅作品排成一列,展示在一面展墙上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、“怪婆婆”草间弥生、一代国民歌手邓丽君……即使作品延续着林海容“圆脸小眼”的标志性符号,但这些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依然被观众一一认出。于是,一场趣味的“识人游戏”似乎在观众间蔓延开来,可林海容却中意那几张生活中的“普通人”——扎着双马尾的羞涩小学生,桀骜不驯的短发个性女等。她们不被任何身份、任何叙事主题干扰,就连背景也是毫无修饰的单色调子。画面中的主人公,只用恣意地展现自己的风貌,或者说,展示着林海容心中,她们的最自然的神态。
回归简单,是林海容近期的追求之一。她告诉记者,越简单,越容易掌控,越能精准发挥,也越快乐。不过,伴随着绘画的“从简回归”,她同时开启一扇装置大门。在装置《美镜》中,两面镜面一左一右,折射出一条无限延伸的时光隧道,观众徜徉其中,看到作品,看到画中的双眸,也看到了自己:惊讶、欣喜、好奇、孤寂、迷惑、肯定,无处躲藏,尽收眼底。
如果说,艺术家每一次的艺术突破来自自我追问。那么林海容的绘画,是一场减法,而尝试一回装置则恰恰相反。在重叠镜像的真真假假里,她也许找到了时空与自我表述的平衡,也可能会萌生新一轮的叩问。
林海容个展《美像》展览现场
雅昌艺术网:林老师您好,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下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。
林海容:个展《美像》是我在龙门雅集的第二次个展,是两年前就和画廊说好的。不过当时没有定下主题,是任凭我的创作自然发展的。这次展览展出了一系列人像画,是近半年做的。尺幅比我之前的很多作品都要小,但我觉得画得更细了。我最近考虑作品的重点是什么,不应该是主题,应该是绘画本身。所以我想回归“简单”,决定以单纯的人像着手创作。这仅仅是一幅肖像画——你能感受到背景的内容也似乎被淡化了。这就是我近期的追求。
雅昌艺术网:我们看到这一组50x40cm的作品里,有不少熟悉的面孔。她们可能来自一张海报、一张照片,您是如何筛选创作原型的?又是如何倾注自己的情感?
林海容:这些作品里,比较有辨识度的是草间弥生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。选取人物的初衷还是因为喜欢。其实我得空时也会临摹一些大师的人物画像。创作和临摹不同,前者总会倾注自己的感情。在原作与我的再创作之间,我不会画草稿,因为创作是流动的,是瞬时的,我们应该要及时的捕捉。
提到与原作的转换问题,现在很多人一看到那些被简化、不写实的、被夸张、被饱满过的图像,就会联想到卡通。虽然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很难避开这一部分,但我最喜欢的是中国传统绘画,比如唐代的陶俑,那些人物的眼睛都是小小的,传达的眼神是有距离的、内敛的,这才是激发我的想象和创作的源头。古典绘画里面的安静、雅致,是我一直割舍不掉的。
林海容个展《美像》展览现场
雅昌艺术网:您前面提到尽量“简化”主题,而专注绘画本身,比如抓住人物的神态。不过,画草间弥生、邓丽君等标志性人物,绘画对象本身也是不妨称作是一个鲜明的主题。那么您有尝试画身边的平凡的身边人吗?那样似乎更削弱作品的主题性。
林海容:是的。其实这组作品里画了不少身边人。其实我自己最喜欢的是一张小女孩,她是我女儿的同学。我从那张作品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想法。那个眼神,那个神态起到了一种微妙的变化,达到了我心里想要的情感,我不知怎么表述,但就是喜欢。
在人像作品中,我今后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这些平凡的身边人。我们从镜子中看到一个看似真实的自己,但由我转换为作品输出后,又千人千面,这很有意思。
林海容个展《美像》展览现场
雅昌艺术网:提到镜子,您这次展出了第一件装置作品,为什么会想到做装置呢?
林海容:这对于展览来说更是一个意外,我直到今年秋天都在想要不要把它放入这个空间里,是Lily(李亚俐)鼓励我这么做。你可以看到这件装置是两面镜子“对视”着,展厅右边那件是我在上海一家古董店买的,花了十左右,据店主说是18世纪的古董镜。第一次看到它是在今年暑假,当时我立刻告诉自己要用它做一个作品,否则我买来干什么呢,那么贵,我不会用来照镜子的(笑)。但我当时也没有头绪,只想做一个与之古今对照的镜子。
这件作品做了一两个月的时间。首先,我在古董镜面上贴着一句米兰·昆德拉的话,大致意思是说,人们总会因为自己在镜子中的美好镜像而满足,哪怕知道那并不是真的。难道不是吗?我们现在都喜欢自拍,我的微信群里,几个朋友会传自己的美照,有一次有人开玩笑说:“不要拍得那么美,又那么假”,我就想到了米兰·昆德拉的那句话。所以,这首先是一面“说谎的镜子”。关于美像,大家的追求都是这样,明明知道是假的,但还是会开心地相信。
之后,我用树按照复古镜等比例地复刻了一面新的镜子,就是那面装饰颜色比较绚烂的。做这一版前,我还做过两个,原先那个比较古典,以黄色、绿色和金色为主,后来觉得想要用更绚丽、甚至艳俗的颜色表达,一来表达视觉冲击,加强对比,二来也引起一种对古今的追问和反思。
雅昌艺术网:一般来说,镜面装置的互动性很强,观众走动中会无限延伸镜像。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?
林海容:我要达到的最好的效果,就是观众在展厅走动的同时,像是进行一场古今对话。这是制作之初就设立的想法。历史、现在、将来,就在两面镜子中无限延生。
林海容作品 《美镜》综合材质 190 x130cm 2014
雅昌艺术网:第一次做装置,给您带来哪些新的感触,制作中遇到了哪些问题?又是如何解决的?
林海容:首先实现装置需要合适的材料,原先的古董镜是木制的,要能够逼真地还原它的原貌,材料本身就很有局限性,我选择了树脂。我专门请了一位做雕塑的同学帮我翻模上色,他告诉我如何和玻璃结合。当然,有些工艺比较复杂,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期待的效果。比如全新的那面镜子上,周围有一圈“眼睛”的元素,现在是拼贴的方式,比较直接,比较平面。我原是想让这些眼睛植入镜中,由镜子里面透出来,会比较朦胧,比较温和,也不会太突兀。那么,观众能与镜子里的“眼睛”对视,与镜子中的自己对视,与镜子中无限延伸的镜面对视。那么,他自己所处的位置,自己所处的时代,都在这一条时光跑道里,这是我的预想。
另外,和以前创作的最大不同是,绘画是独立的,是一对一的,我在绘画时只需要和自己对话。但装置不同,需要和他人沟通,需要一起协作。那么这其中会产生很多微妙的传达,有时会引发与预期不一样的效果。
雅昌艺术网:之后您会继续尝试装置吗?
林海容:第一次做装置,很多都不太熟悉,过程也不完全可控,但我不会拒绝下一次尝试。如果有机会,还是会愿意做。
雅昌艺术网:谢谢林老师。
林海容《小像-珍珠女》 油彩布面 50 x 40 cm 2014
林海容 《小像-邓丽君》油彩布面 50 x 40 cm 2014
林海容 《小像-怪婆婆》 油彩布面 50 x 40 cm 2014